为加强目前疫情状态下体育复学复课安全管理,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,提高应对新冠肺炎的防控能力,保障广大学生和教职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,特制定本应急预案。
一、目的
加强和规范管理、提高保障和处置能力,有效预防和应对突发事件、减少危害,保障学生、教师和环境安全。
二、启动条件及应急措施
(一)发现发热、轻度干咳、乏力、呼吸不畅、腹泻等疑似冠状病毒肺炎症状时,立即启动《金沙js9线路中心校园内发现新冠肺炎疑似病例应急预案》
(二)发生以下状况时,立即启动本预案。
1.突发疾病
(1)心脏病和哮喘等疾病:患病学生疫情期尽量应避免参加各种体育运动。如突发此类疾病,立即报告校医院并立即让患者采取平卧、半卧和坐位等相应体位,保持呼吸通畅,及时采取吸氧,硝酸甘油舌下含服等措施;出现呼吸心跳骤停情况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等急救,同时拨打120急救电话救援。
(2)运动性晕厥:教师检查学生有面色苍白、手足发凉、出冷汗、脉搏减弱、呼吸缓慢等表现时,应立即让学生平卧、松解衣领、抬高下肢、由小腿--大腿--心脏方向拍打按摩,同时按压人中、合谷等穴位;重症停止呼吸时,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,同时拨打急救电话等待上级医院救治。
(3)中暑:教师检查学生在高温季节出现头晕、头痛、呕吐等症状时应迅速将学生撤离到阴凉通风平卧、解开衣服、饮清凉的水,补充糖、盐。重症者经临时性处理后,立即拨打急救电话送上级医院救治。
2.运动损伤
(1)擦挫伤:教师检查创面,轻症用酒精、红汞表面消毒无需包扎;重症立即送校医院清创、消毒、上药、包扎冰敷等应急处理。
(2)撕裂伤:教师检查撕裂伤口小,应及时保护伤口,送校医院清创止血、消毒处理后包扎休养;创口较大、污染严重时,要在校医院简单处理保护伤口后,立即送上级医院处理。
(3)肌肉、韧带损伤:教师检查初步判断拉伤程度,保护拉伤部位不再受力。轻度拉伤的送校医院进行诊治;重度拉伤立即送上级医院就医。
(4) 骨折:教师检查判断骨折后,立即通知校医到场,要尽量保护骨折部位不再受力,让学生原地静止保持体位不动。无明显畸形者经校医检查处置后送上级医院;有明显骨折畸形或开放性损伤,经校医初步清创、止血、包扎、固定等处置后联系上级医院救治。
3.触电
处置原则:发生触电事故,如离电源较近,应迅速安全切断电源,切忌直接接触触电者。如较远,用干燥衣服、木棒等绝缘物品隔绝电流,将触电者安全拖离电源。
急救措施:
(1)教师立即疏散其他学生,视情况切断电源或利用绝缘物品使触电者脱离危险区,静卧等待救治;
(2)班级紧急情况联络员联系校医院,教师视情况可在校医指导下进行初步施救,同时等待校医来到现场救治。
(3)危急情况下及时拨打急救电话,等待上级医院救援;
(4)将触电事件按照公共教学部--分管领导--校长逐级上报;
(5)联系后勤,等待后勤人员到达现场处理电路问题。
4.火灾
处置原则:立即启动就近火灾预警装置,第一时间拨打119火警电话;教师在保障安全前提下下,立即切断电源并组织师生扑救(安全员身份的学生可参加救火);当火灾无法控制时,马上安排学生疏散,教师在学生全部撤离后等待下一步火灾救援命令。
紧急措施:
(1)启动火灾预警装置,及时有序地疏散学生;
(2)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;
(3)情况允许条件下可切断相关电源;
(4)将火灾情况按照校保卫处--分管领导--校长逐级上报;
(5)在保障学生和自身安全的情况下,带领安全员进行灭火。
5.地震
处置原则:地震发生时,教师应及时、有序的疏导学生撤离室内活动场所并远离建筑的操场或广场,避免发生踩踏事件。教师在学生撤离到安全地带后方可撤离。
紧急措施:
(1)引导学生远离建筑物到平坦安全区域;
(2)安抚学生保持冷静;
(3)无震感后,可带领安全员参与施救;
(4)未参加施救的学生在安全区域待援,听从辅导员和班级干部指挥。
(5)迅速将学生情况按照公共教学部--分管领导--校长逐层上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