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贯彻落实《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》,把学校体育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,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,现根据《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体育工作 切实增强大学生体质的意见》和《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场馆设施配备目录》,制订学校体育教师配备和场地器材建设三年行动计划。
一、指导思想
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,落实“健康第一”的理念,建设数量充足结构合理、素质精良的体育教师队伍,保证体育教学、课外体育活动和课余训练、竞赛正常进行所必备的物质条件,为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、增强体质、健全人格、锤炼意志提供师资和场地设施保障。
二、主要目标
到2023年,配齐配强体育教师,场地设施全面改善,保证体育教学、训练、竞赛,体育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,育人成效显著增强,学生身体素质和综合素养明显提升。
三、重点任务
(一)配齐配强体育教师
1.师德师风建设
加强师德师风建设,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、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水平,并确立以德为重的管理理念,把师德师风建设摆在教师工作的首位,结合教师培训开展师德师风教育。精心组织新教师入职教育、骨干教师培训、干部培训等各类培训,将师德师风建设列为培训的必修专题;结合教学科研开展师德师风教育。将师德师风教育贯穿于日常的教学科研工作中,规范教师教学科研活动,使广大教师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。
2.教师数量与结构
加大体育教师补充力度,调整体育教师年龄结构,提升体育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素质、教学能力、训练能力、科研能力及裁判能力。计划于2021年充实引进专业体育教师5人,其中排球、网球、田径、武术、轮滑专业体育教师各1人;2022年增加专业体育教师4人,其中乒乓球、羽毛球、健美操、跆拳道专业体育教师各1人;2023年增加专业体育教师4人,其中游泳、篮球、足球、攀岩专业体育教师各1人。通过人才引进,平衡师资队伍年龄结构,中青年教师占比2/3,职称结构合理
表1:体育专项教师引进计划表
序号 |
体育专项教师 |
时间 |
2021 |
2022 |
2023 |
1 |
排球 |
1人 |
|
|
2 |
网球 |
1人 |
|
|
3 |
田径 |
1人 |
|
|
4 |
武术 |
1人 |
|
|
5 |
轮滑 |
1人 |
|
|
6 |
乒乓球 |
|
1人 |
|
7 |
羽毛球 |
|
1人 |
|
8 |
健美操 |
|
1人 |
|
9 |
跆拳道 |
|
1人 |
|
10 |
游泳 |
|
|
1人 |
11 |
篮球 |
|
|
1人 |
12 |
足球 |
|
|
1人 |
13 |
攀岩 |
|
|
1人 |
3.健全制度 明确职责
建立分层负责制。形成教师队伍建设中以院长为总体负责人,教学副院长为第一责任人,教研室主任为具体责任人的分层负责制。
建立结对考核制。开展骨干教师与新教师的结对带教活动。将新教师的成长与指导教师的考核成绩相挂钩,形成新教师培养的捆绑考核制。
完善分层培训制。对学科带头人、骨干教师、青年教师分别制定培养办法,实施分层培养,形成层次合理、整体性强、水平较高、充满活力教师发展梯队。
4.分层培训 整体成长
()培养学科带头人。对教研室主任、优秀教师有针对性培养,逐步成为学科带头人,切实发挥教研室主任的作用,带领团队开展教学实践和研究,形成共进的团队,使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逐步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。
(2)培养骨干教师。对具有一定教学经验的中青年教师重点培养,尽快成为教学骨干。开展各类专题带教,指导青年教师发挥特长,不断成长。
(3)培养新进教师。以多种多样的形式培训青年教师,让青年教师根据自己的特点制定合适的个人发展规划,做到心中有目标,发展有阶段,专业有成长。
5.加强考核 多元评价
建立教师队伍建设的自评、互评、管理者评价相结合的评价制度,强化对教师工作业绩和职业道德的考核,促进教师队伍的整体成长。
6.继续教育 持续发展
学校组织和提供教师继续教育项目平台,确保每位体育教师每学年接受相应专业培训不少于20学时。每位体育教师两年内参加1次或以上专业能力提升培训,提高教师持续发展能力。
(二)改善场地器材建设配备
1.场地设施
按照《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场馆设施、器材配备目录》要求,建设满足课程教学和实践活动需求的场地设施、专用场馆。配好体育教学所需器材设备,完善体育器材补充机制。2021年完善轮滑场地1块。2022年完善篮球场地10块、排球场地10块、网球场地4块、轮滑场地1块、冬季滑冰场1块。2023年完善室内体育综合馆(包括室内篮球场地5块、乒乓球场地22块)、排羽馆(包括室内排球场地6块、羽毛球场地21块)和游泳馆,室外其它区域新建篮球场地8块、排球场地5块、网球场地2块。利用校外社会资源,场校合作,实现校内外资源共享,解决游泳、滑雪课程场地。按学校体育场馆场地建设,分年度配齐相应的体育器材(见表2.3.4)。2021年,按照《学生体质健康标准》测试器材配备目录,以金沙js9线路中心在校学生数为10000人规模,配备达标。
表2:场地及场馆面积规划
室外体育场地配备一览表(新建) |
序号 |
场地类型 |
数量 |
场地面积 |
总面积 |
1 |
篮球场 |
18 |
608㎡ |
10944㎡ |
2 |
排球场 |
15 |
364㎡ |
5460㎡ |
3 |
网球场 |
6 |
422㎡ |
2532㎡ |
4 |
轮滑场 |
2 |
1800㎡ |
3600㎡ |
5 |
田径场 |
1 |
14619.9㎡ |
14619.9㎡ |
6 |
足球场 |
1 |
7140㎡ |
7140㎡ |
7 |
滑冰场 |
1 |
18000㎡ |
18000㎡ |
室内体育场地设施一览表(新建) |
序号 |
场地类型 |
数量 |
场地面积 |
总面积 |
1 |
篮球比赛场 |
4 |
830.22㎡ |
3320.88㎡ |
2 |
篮球训练场 |
1 |
823.53㎡ |
823.53㎡ |
3 |
排球场 |
6 |
345.9㎡ |
2075.44㎡ |
4 |
羽毛球场 |
21 |
140.03㎡ |
2940.57㎡ |
5 |
乒乓球 |
22 |
47.24㎡ |
1039.27㎡ |
6 |
瑜伽室 |
2 |
218.78㎡ |
437.55㎡ |
7 |
舞蹈室 |
1 |
243.48㎡ |
243.48㎡ |
8 |
健身房 |
4 |
265.4㎡ |
1061.61㎡ |
表3:场地及场馆时间路线规划
项目 |
序号 |
类型 |
年度及数量 |
2021年 |
2022年 |
2023年 |
场地 |
1 |
篮球场(室外) |
|
10块 |
8块 |
2 |
篮球场(室内) |
|
|
5块 |
3 |
排球场(室外) |
|
10块 |
5块 |
4 |
排球场(室内) |
|
|
6块 |
5 |
网球场(室外) |
|
4块 |
2块 |
6 |
轮滑场(室外) |
1块 |
1块 |
|
7 |
乒乓球(室内) |
|
|
22块 |
8 |
羽毛球(室内) |
|
|
21块 |
9 |
田径场(室外) |
|
|
1块 |
10 |
足球场(室外) |
|
|
1块 |
11 |
体质测试室 |
1块 |
|
|
12 |
瑜伽室 |
|
2个 |
|
13 |
舞蹈室 |
|
1个 |
|
14 |
健身房 |
|
4个 |
|
15 |
活动室 |
|
10个 |
|
表4:体育配套器材采购时间规划
|
序号 |
器材名称 |
年度及数量 |
2021 |
2022 |
2023 |
《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》测试器材 |
1 |
身高仪 |
1 |
|
|
2 |
体重仪 |
1 |
|
|
3 |
肺活量仪 |
2 |
|
|
4 |
台阶实验仪器 |
6 |
|
|
5 |
握力计 |
1 |
|
|
6 |
仰卧起坐测试仪 |
1 |
|
|
田径器材 |
1 |
发令枪 |
2 |
|
|
2 |
检录公告牌 |
4 |
|
|
3 |
成绩公告牌 |
16 |
|
|
篮球器材 |
1 |
篮球架 |
|
20 |
16 |
2 |
篮板 |
|
20 |
16 |
3 |
篮圈 |
|
20 |
16 |
4 |
篮网 |
|
40 |
40 |
排球器材 |
1 |
网柱 |
|
40 |
20 |
2 |
球网 |
|
20 |
10 |
3 |
裁判台 |
|
2 |
2 |
网球球器材 |
1 |
网柱 |
|
6 |
6 |
2 |
球网 |
|
4 |
4 |
羽毛球器材 |
1 |
网柱 |
|
40 |
20 |
2 |
球网 |
|
20 |
10 |
足球器材 |
1 |
球门 |
|
|
2 |
2 |
球网 |
|
|
2 |
轮滑器材 |
1 |
轮滑鞋 |
2 |
2 |
|
2 |
护具 |
2 |
2 |
|
健美操器材 |
1 |
地毯 |
|
|
1 |
2 |
综合训练器 |
|
|
1 |
3 |
小型台灯 |
|
|
30 |
健身房器材 |
1 |
跑步机 |
|
|
2 |
2 |
体式运动机 |
|
|
2 |
3 |
椭圆机 |
|
|
2 |
4 |
高拉背训练器 |
|
|
2 |
5 |
动感单车 |
|
|
2 |
3.保障措施
(1)组织保障。把学生体育工作纳入学校办学的重点目标,建立由学校党委书记、校长为双组长的体育工作领导小组,统筹学校校教师配备和场地器材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实施。公共教育学院负责组织实施各项具体工作。
(2)经费保障。将体育经费按一定的比例纳入学校预算,加大学校对体育的经费投入,用于学校体育教师引进培养、场地建设、器材配备及教学、训练、竞赛活动等。
(3)政府支持。积极争取政府部门加大对学校体育工作在技术、人才、场地建设等方面的支持。按照《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场馆设施、器材配备目录》及相关学校建设标准和技术规范要求,推进学校体育设施建设,确保完成学校教师配备和场地器材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目标任务。
(4)强化督查。建立体育专项督查工作机制,健全目标考核,定期进行专项督查,并将督查结果及时公告,纳入绩效管理。